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育新时代遵德守法好少年
来源:承德市教育局2022-08-29 22:13浏览次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王海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包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基本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中国建设等理论,称之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指导思想。

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法治教育。习近平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法治观念,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将习近平法治教育思想更好、更有效地融入培育新时代遵德守法好少年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建设者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  春风化雨入心田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学生的德法教育为主题,从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培养、维护宪法权威、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培育出发,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有义务做好普法教育,增强学生的德法意识,真正的让学生把德法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于法律知识有些抽象,加之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经验来理解法律,大多数学生对于违法的理解还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而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的理解非常匮乏,尤其如何做一个守法公民仿佛于己无关,知之甚少。因此,作为德法老师,需要成为学生认识生活和法律知识中间的桥梁,从实际生活实例出发,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德法知识,又要增强知识的实用性,真正的对学生有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转化为行动,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现将教学中普法教育的方法归纳如下:

1、新闻播报法

为了更好的促进法治教育教学,课堂上,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创立了新闻播报五分钟栏目。每节课围绕下节课要讲授的主题布置家庭作业:搜集与话题有关的新闻热点。比如:讲授九年级法治中国建设一课,给学生布置作业:自选其一:①我国在完善法治建设中最新出台了哪些法律?你是怎么认识的?②最近有哪些法治案件引起你的关注,为什么?(或者学生自选发言话题)。下次上课时,给与学生五分钟进行播报(自主报名学生或者教师指定学生),其他同学发表见解。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这能提升学生搜索资料的能力,而且是一种非常好的导入课堂的方式,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新闻播报和讨论分析,真正触动学生内心,让学生从法治知识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法律的主动践行者和捍卫者。如有学生发言:看到有人闯红灯;小学生骑电动车;接到电信诈骗电话;网络谣言;校园暴力等等。从学生视角中搜集的案例更能反应学情,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普法教育鲜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教材普法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非常好的链接点。

2课堂调查法

善于在课堂上进行调查,能很好的推动普法教育。如在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的讲授中:我曾经做过课堂调查:①我们班有没有学生,把同学头像P图搞怪甚至弄得奇丑不堪,并在网上大肆宣传?②这样的行为违法吗?③如果被P图的是你,你知道自己被侵权了吗?调查结果发现:①每个班都有P图其他同学的学生②学生不知道这是侵犯了别人的名誉权③被侵权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这说明普法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类似的调查也经常出现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法律案例调查,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深入理解法治理念,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促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    案例讲授讨论法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刻在公民心中”。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是信仰法律,敬畏法律。因此普法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能脱离案例分析,否则抽象的法律知识无法撞击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法治信仰。

在教学中,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学全组,非常注重案例的选择与分析。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弘扬法治精神中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中,我们选择了张玉环案。利用多媒体呈现张玉环平冤成功的视频,通过设置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冤假错案?冤假错案的危害?为什么张玉环能够伸冤成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学生对于三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充分体会了冤假错案给公民带来的灾难性的伤害,了解了我国法治建设曾经出现的执法和司法方面的漏洞,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不断完善的法治建设促进平冤成功,维护了公民权益,捍卫了公平正义。从而得出结论: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视频,各抒己见的思想撞击,深化了学生法治信念,坚定了法治信心。

课堂上有学生问:张玉环被冤枉了27年,这么多年丧失的青春,真的能被弥补吗?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针对生成的课堂资源,教师要接得住,用的好。根据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后畅所欲言。在思想交锋辩论的过程中,就是法治观念内化的过程,全员参与,思想碰撞,最后得出结论:迟到总比不来好,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这个迟到正说明了我国法治建设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张玉环案只是冤假错案其中之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终有一天,天下无冤。而这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的全面推进,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由此,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深入学生心中,激发学生成为尊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个触动心扉的案例,一次刻骨铭心的讨论,能深深的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内化到指导其行为的价值体系中。

除此之外,角色扮演法,演示法,问题探究法,课外活动法等都能很好的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二  家校联合促发展

普法教育离不开家校联合。尽管我校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上配备了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学校给与普法教育高度重视,但从实际来看,大多数家长对于该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相比于语数外,认为道德与法治是副科,死记硬背应付下考试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家长对于此学科轻视的态度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时间的分配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导致普法教育存在一定的阻力。部分家长普法教育意识的缺乏,恰恰说明全民普法教育意识亟待加强。课堂上在谈到”校园暴力中你如何自我保护”的话题中曾有学生这样说:“我爸说了,要是有人骂你打你,你就给我骂回去打回去,他踢你一脚你给他一刀都行,没事,打坏了爸给你兜着,我儿子不能让别人欺负!”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孩子如何合情合理合法的面对和处理校园暴力。如果家长的法律意识淡薄,甚至纵容学生打架,逃课,吸烟逛网吧,那处于三观还未定型,情绪又容易冲动的初中生而言,又怎样尊法守法呢?

为了更好的做好普法宣传教育,我校德育处举办法治教育宣传活动:如①周一的国旗下演讲;12月4号的宪法日普法宣传;法治教育演讲、征文、板报比赛;法治案例情景剧等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实践证明: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可以反哺家庭,增强父母的法治观念。②由经验丰富的道德与法治老师主讲,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家庭法治教育。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青少年违纪、违法、犯罪案件,分析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及如何预防和纠正,给与父母有效指导。通过有效的家校联合,增强了学生和家长的法律意识,使普法教育落到实处。

三  媒体宣传来助力

据IT之家统计,我国现有网民达10.11忆,网络普及率达71.6%。智能电脑、手机大大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各大自媒体APP: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头条等争相登上时代舞台。上到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下到三周岁以后的幼儿,抖音等自媒体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味品。因此利用好网络媒体宣传,对普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承德市双桥区牛圈子沟派出所的反诈宣传在抖音火了。妙趣横生的解说,接地气的宣传,强力而有效的促使公众防诈骗、反诈骗、不诈骗。如果官方或社会能够利用媒体从老百姓的生活实际出发,拍摄通俗易懂又令人难忘的普法宣传视频,相信能够很好的推动普法教育。

利用媒体宣传普法教育的方式非常广泛,可以选取与老百姓身边就可能发生的一些正反方面案例,展示在小区的广告栏、公交站的显示牌、城市的广告屏上。我们承德有吸引人的博物馆,如果情况允许的话,能不能有一个普法教育展览馆?把一些可以公开的违法犯罪的案例和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先进典型展示出来?

通过宣传能够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的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 遵德守法好少年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所有一切成就的底线就是不违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育遵德守法好少年,未来青少年才能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