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家庭教育促进法》微课堂第二期
来源:承德市教育局2022-05-16 08:17浏览次数:



5月15日至5月21日,是我国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全国妇联、教育部发出通知,确定今年的家庭教育宣传主题为“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10月23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已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父母及孩子需要了解什么知识?如何正确、依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起来了解以下知识吧。

1.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能做哪些事?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2.“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应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共育?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3.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家长可以寻求哪些帮助?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应当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家长遇到家庭教育难题,可以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家长学校、服务热线等求助,这些服务均属于公共服务产品。

家长也可以关注婚姻登记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 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4.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够获得哪些支持?

家庭教育促进法特别关注到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面临的困难,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一方面,设区的市、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措施,对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建档立卡,提供生活帮扶、创业就业支持等关爱服务,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服务,引导其积极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

5.家长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按照法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将承担不利后果,会被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将被要求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公检法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可责令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